2015年是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开局之年。本年度我市职业教育将围绕“规范、改革、提升”三大主题,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基础,质量提升为目标,教育改革为动力,体系建设为抓手,内涵建设为主线,加快发展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协调发展与全面优化。
一、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
(一)确保1.4万招生任务完成。进一步统筹普职两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科学、合理编制普职两类招生计划,确保高中阶段两类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就读职业教育,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增量。各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学校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校吸引力,稳定巩固在校学生,减少流失率,确保学生巩固率在95%以上。
(二)实施中职学校达标建设计划。持续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计划投入1.2亿,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各地各校要把中职学校达标建设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具体达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大经费投入和资源统筹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市计算机学校要高水平完成“国示”项目建设,顺利通过“国示”验收。犍为职中完成整体搬迁,新校区顺利投用,并完成达标建设。峨眉职业技术学校要进一步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力争2016年达标。夹江云吟职中积极推进新校区建设。
(三)着力开展专业建设提升计划。强化专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与地方产业紧密对接,校企深度合作,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精品专业。各地各校要加强专业设置论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培育学校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和拳头专业,形成专业品牌优势。继续开展市重学校和市重专业复评工作,取缔部分不合格学校和专业的市级重点牌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争创省市级重点学校和专业。
(四)实施职教师资能力建设计划。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用好国培、省培计划,规范中职教师市级培训,鼓励校本培训和企业实践,全市完成30名双高教师和100名双师教师增配,市重以上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以上。组织开展好2015年全市中职教育管理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五)实施中职教育规范化建设计划。市县教育部门要集中精力加大对中职学校的监管督查力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要对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四川省教育厅《加强管理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行为的意见》、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等相关管理规定,对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科研管理、招生就业、实习实训、资助管理、财务管理、收费管理、校外教学点等进行重点清查整治。市教育局将组织专项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促进各校规范办学,提升职业学校的社会形象,办人民满意职教。
(六)扎实开展“9+3”免费教育计划。加强9+3教育的招生宣传力度,完成彝区9+3招生600人。进一步健全完善“9+3”教育管理机制,深化提炼“三大主线”、“三大平台”、“三大机制”管理经验,加强统筹领导,优化教学管理团队,提高9+3学校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规范“9+3”教育各项经费管理使用,加强9+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深入开展“三禁两不”和“三热爱”活动,确保“9+3”学校安全稳定。各校要认真抓好“9+3”毕业学生的双招辅导考试、对口升学和单招考试、应征入伍工作,做好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工作,确保“9+3”学生升学有门,就业有路,成才有望。
(七)广泛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全市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要面向社区、面向三农、面向人人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和文化生活培训,服务我市“转型升级、美丽发展”战略,重点开展面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和城镇职工再就业培训以及新市民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万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500人。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培训3.8万人次。
二、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八)进一步优化调整中职学校校点布局和专业结构。按照规划建设要求,15万人口以上区县要着力办好一所中职学校,峨边职教中心要辐射服务金口河和峨边两个区县,中心城区要着力办好3—4所特色鲜明、专业错位的品牌中职学校。要加快推进高职院和乐山一职中新校园建设,整体规划职教集中发展区(苏稽)建设,打造乐山职教新名片。各中职学校要结合地域优势产业和全市产业布局调整,重点办好2—3个大类专业,5—6个分类专业。全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重复率要降到50%以下。对生源规模萎缩,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要限招或停招,积极发展面向鼓励类产业的专业。
(九)组建中高职衔接发展联盟,打通职校学生升学渠道。逐步建立并完善中高职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增强职教办学吸引力。积极统筹协调,联合境内高校、兄弟市州高职院校和全市中职学校组建中高职衔接发展联盟,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试点改革,联盟内实现资源共享,在师资培训、招生就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课程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试点,积极探索中高职分段培养和对口单招衔接模式,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
(十)积极开展普职融通试点,举办职业教育体验周活动。积极拓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渠道,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要广泛开展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等职业教育通识性课程,初中学校要将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列入学生必修课程,鼓励初、高中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学习体验,各区县统筹安排,在每年5月份举办职业教育体验周活动。逐步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通过相应考核互转学籍机制,鼓励各地各校统筹优化县域资源配置,引导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转型做职业教育或与中职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探索举办综合高中,实现优势互补,同步发展,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发展。
(十一)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各中职学校要立足县域经济和全市产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完善与产业对接紧密,与企业深度合作,产教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平台作用,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明晰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校企合作企业的优惠政策,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深化赛考培联动机制,提高中职内涵建设水平
(十二)创新机制,举办2015年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继续完善技能大赛预决赛制度,加强区县教育部门对县校初赛的督查指导;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行政主导,科研指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办赛体制机制。2015年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互动参与,优化竞赛项目和内容,固化细化相应规则,创新比赛形式和运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市州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加强大赛的科学导向,各比赛项目和标准的设计制定要与省赛国赛对接,与行业企业对接,不断提升我市中职技能大赛的水平。积极组织参加省赛、国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支持高职院全力以赴承办好四川省2015年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护理类专业项目比赛。
(十三)建立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科研管理机制,提高职教科研水平。各地各校要加强职教教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教科研奖励机制,划拨专项经费,重点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就业实训、德育管理等领域的改革研究,以科研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才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市教科所牵头,加强职教科研课题的管理指导,积极推进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和结题工作,鼓励中职学校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省重以上学校要有市级以上课题,国重以上学校要有省级课题,所有中职学校要有校级以上课题。新申报课题要重点围绕我市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和赛考培联动两大核心任务选题立项。
(十四)改革中职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改革中职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积极探索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逐步建立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多形式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制定中职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方案,建立符合我市实际,体系乐山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十五)深入推进中职教学质量检测工作。进一步总结我市开展的中职无纸化考试的经验成果,在试点的基础上深化完善教学质量检测机制,做好风险评估论证。结合国家标准修订完善我市中职主要专业和学科课程标准,统筹协调全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检测学科范围和内容,检测标准和形式,升级无纸化考试系统,丰富优化系统的检测功能,满足我市教学质量检测的需要。本年度开展旅游专业技能抽考试点工作。
四、创新学校管理,提高育人水平
(十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学校民主法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法律进课堂活动,提升学校现代治理能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常规管理和养成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育人水平。
(十七)加强校园安全和体育艺术工作。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校园安全“一岗双责”制度,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和心理防范“四位一体”的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创建平安校园。根据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方向,大力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体育艺术列入学校必修课程,纳入学生考核并计入相应学分。加强季节性流行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知识宣传和防治工作,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一名学生掌握两门以上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十八)加强创新创业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按规定安排、组织学生实习就业,加强学生就业实习指导和跟踪管理,加强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和教育,维护实习就业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创业教育开课率达98%。搭建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要与相关企业共建学生创业园区和基地,加强学生创业指导和相关政策宣传,提供创业咨询和政策服务,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和水平。中职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比达1.5%。
(十九)加强资助管理,改善教育民生。加强对中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监管指导工作,创新技术手段,完善操作程序和档案管理,积极做好学籍管理和资助管理平台对接运行,提高中职学生资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认真落实民办中职学校学生第三年免学费政策的落实。加强中职学校和“9+3”学校经费管理,确保各种专项资金使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