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千载,竹韵留香,为探秘夹江竹纸,传承非遗薪火。2024年7月4日,智能制造学院“溯源蜀纸,青江拾遗”团队开展以“叩问非遗经典,回溯竹纸起源”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01 实践团走进夹江博物馆
夹江博物馆位于夹江县世遗广场,总面积五千多平方米,该馆包含“千年夹江、山高水长”和“中国纸乡、西部瓷都”两大展陈区。大家聆听了讲解员对夹江博物馆的详细介绍,直观生动地体验了“数字科技+美学创新”赋予博物馆的数字力量,一段段历史文字、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的展示,描绘出“千年夹江,蜀纸之乡”历史、人文、物产的一张生动图卷,活化夹江悠久历史和厚重人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02 实践团来到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手工造纸博物馆、全国十大专业博物馆之一,前临青衣江,后枕千佛山,依山傍水。曾入选中国最具特色的百家博物馆,被评为最具魅力的百家博物馆之一。手工造纸博物馆许主任系统为实践成员介绍了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制作工艺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 匠心传承,纸中上品,繁复工序,震撼人心。

03 实践团探访夹江马村石堰村史馆
源源夹江水,悠悠竹纸情,马村石堰村史馆以“振业兴村·纸艺石堰”为主题。一张竹纸,一段乡愁。在工作人员王小利的耐心讲解下,团队成员们了解到这里的馆藏记载着一方纸农的生活印记,是夹江纸乡文明的历史缩影,我们仿佛窥探到千年来“人以何居,纸以传家”的一方民俗传承精神。

04 拜访第十三代竹纸非遗传承大师许文均
最后,实践团为深入探寻竹纸之魂来到杨湾纸坊,对第十三代竹纸非遗传承大师许文均进行采访。许文均老师首先回顾半生“竹纸情”,他师承祖上,学手艺,守竹心,以纸农匠心,传承竹纸技艺。许文均老师进行造纸演示,他用竹帘在浸泡纸纤维的纸槽中轻划,快速起落,浆水轻溅,水中的纤维被抄捞而出,均匀地附着在竹帘上。再将竹帘放在旁边的木台上,帘子轻揭,一张湿纸页便铺陈开来,实践团成员赞叹不绝,跃跃欲试。在许平均老师的鼓励和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接连不断地圆满完成这一项造纸实践,寓学于趣,寓学于心,竹纸制造在实践团非遗文化传承厚重之心上烙下深深印痕。


一纸风行,传习千年。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画上圆满句号,夹江竹纸和安徽宣纸齐名被誉为“国之二宝”,承载着千年历史厚度与情感的夹江竹纸正等待我们继续探索、发扬与传承。
文/图: 何远治
编辑:申思怡
审核:杜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