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官网
2018 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专业代码:640105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六年学历为全日制专科。
四、职业面向
表 1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旅游类
(6401) |
酒店管理
(640105) |
住宿和 餐业(H) |
商业、服务业人员
(4) |
1. 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员(或主管、经理)
2. 酒吧/会议/康乐服务员(或主管、经理)
3. 行政人员:如行
政秘书、人事助理、培训部经理等 |
1. 普通话等级证书;
2. 英语等级证书;
3. 计算机等级证书;
4. 相关职业技能证 书:如茶艺师、中/西式烹调师、中/西式面点师。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酒店领域,能够从事酒店行业前厅、客房、餐饮等核心部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热爱职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具有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纪律,能以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2.知识
具备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掌握现代酒店管理运营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拥有学习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探索精神;
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能力
具备酒店一线服务岗位基本技术的操作能力;
具备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基层管理能力;
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等; 具备良好的服务职业道德及创新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六、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校企合作,岗课证融合,2+1 柔性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合作
本专业与乐山酒店业龙头企业以及四川商务酒店管理协会等合作,建立酒店管理专业职教联盟;建立高水平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面向用人单位,掌握信息,共同规划,共享资源,扩大影响,服务社会。
2. 岗课证融合
“岗”即岗位;“课”即课程;“证”即职业资格证书。①岗课融合:针对酒
店前厅、客房、餐饮等本专业的核心目标岗位群,以打造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通过调研分析,将课程内容与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接;
②“课证融合”,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岗课证融合思想指导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制定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内涵实用、丰富的教学过程,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办学水平。
3. 2+1 柔性顶岗实习
不断完善“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体系(见图 1),坚持校企

合作,坚持工学结合。“柔性”是指在第一至第四学期,校内集中教学期,第一学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安排学生到相关酒店企业参观、见习,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职业定位;第二至四学期在 “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短期实训,实现工学柔性交替;在第五、六学期校外实践教学期:第五学期安排到相关酒店轮岗实训(2-3 个岗位),真正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流程,第六学期学生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到酒店某个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图1 酒店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图

七、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总览
9
(二)专业核心课程概要
表 2 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总学时数 |
主要教学方法 |
考核方式 |
|
前厅 |
能力目标:能完成前厅预定、接待服务、礼宾服务、总机服务;能完成客房清洁、公区清洁、客房服务中心服务工作;能进行人力、物资管理。
知识目标:掌握前厅预定、接待服 |
1.前厅部基层业务:问询及销售、预订、入住接待、礼宾服务、商务中心服务、收银服务、大堂副理服务2.客房部基层业务:楼层
服务(客房服务技能)、公 |
|
多 媒 体 教学法、案 例 教 学法、情景模拟
演练法、 |
理论+ 实践 |
|
客房 |
|
1 |
服务 |
68 |
|
与管 |
|
|
理 |
|
|
|
务、礼宾服务、总机服务等知识; 掌握客房类型、服务程序、操作流程、安全管理等知识。
素质目标:具备团结协作、善于沟通、敬业爱岗等素质。 |
区服务、客房服务中心服务
3.前厅客房基层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房定价及经营指标分析、客房设备
用品管理、前厅与客房安全管理 |
|
任务驱动法、实地参观 |
|
2 |
餐饮服务与管理 |
能力目标:能进行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能进行菜单设计;能进行菜品销售。
知识目标:掌握中西餐服务程序、宴会摆台操作规范;餐厅设计管 理、采购与贮存管理。
素质目标:具备团结协作、善于沟通、敬业爱岗等素质。 |
1. 迎宾服务
2. 餐前准备
3. 中西餐服务
4. 餐后整理
5. 菜单设计与制作
6. 原料采购与贮存
7. 菜品销售 |
68 |
多 媒 体 教学法、案 例 教 学法、情景 模 拟 演练法、任 务 驱 动法、实
地参观 |
理论+ 实践 |
3 |
会展实务 |
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议前、中、后服务;能进行展前、展中、撤展服务;能进行会展信息和营销的管理。
知识目标:了解会展服务与管理的概念及特征;熟悉会展服务与管理对象;掌握会议/展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及管理技巧;了解会展的一些辅助服务项目;掌握会展信息和营销管理的内容。
素质目标:具备团结协作、善于沟通、敬业爱岗等素质和创新意识。 |
1. 会展服务与管理概述
2. 会议服务、展览服务、会展辅助服务
3. 会展信息管理、会展营销管理 |
51 |
多 媒 体 教学法、案 例 教 学法、情景 模 拟 演练法、任 务 驱 动法、实地参观 |
理论+ 实践 |
4 |
酒店厨政管理 |
能力目标:能进行原料管理;能熟练对菜点进行管理;
能进行成本控制;能进行菜点设计开发与创新;能进行质量管理。 知识目标:了解厨政管理基本知识;理解食材的理论与实践应用; 理解各类菜点的制作标准;掌握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的知识。
素质目标:具备诚信、敬业爱岗等素质;卫生、环保、健康意识。 |
1. 厨房组织管理;
2. 厨房原料管理厨房生产流程管理
3. 厨房设备管理
4. 厨房成本控制
5. 厨房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
6. 菜点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 |
68 |
多 媒 体 教学法、案 例 教 学 法 、 情 景 模 拟 演 练 法、任务驱动法、实 地 参 观 |
理论+ 实践 |
5 |
酒店市场营销 |
能力目标:能运用合理的酒店营销理念;能分析指定酒店产品的竞争状况和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 征;能运用酒店市场营销的调研手段,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组织实地调研并分析结果,撰写调研报告; 能运用定位理论为酒店产品进行 产品定位设计;能针对不同的酒店产品生命周期调整产品策略;能分析酒店产品渠道模式,对指定酒店产品设计合适的分销渠道模式。 知识目标:理解各种营销理念;熟悉酒店产品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理解酒店整体产品理论知识
掌握酒店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不同的酒店营销渠道;熟悉酒店营销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熟悉酒店促销的各种手段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团 |
1. 认识酒店市场营销
2. 酒店营销环境
3. 酒店市场调研
4. 酒店顾客消费行为分析
5. 酒店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策略
6. 酒店营销组合策略
7. 酒店营销模式创新
8、酒店营销活动的实施和管理 |
51 |
多 媒 体 教学法、案 例 教 学 法 、 情 景 模 拟 演 练 法、任务驱动法、小 组 讨 论法 |
理论+ 实践 |
|
|
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良好的礼仪。 |
|
|
|
|
6 |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
能力目标:酒店人力资源规划能力;酒店员工招聘与选拔的能力; 策划和组织酒店员工培训的能力; 酒店绩效管理与考评的能力;酒店薪酬管理能力;正确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能力;帮助和指导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酒店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掌握酒店人力资源规划方法和理论知识;掌握酒店员工招聘的程序和方法;掌握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的要求与方法;掌握薪酬管理与激励运用的原则与方法;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意识、职业竞争力和工作责任感、沟通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
1. 酒店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规划
2. 招聘与选拔
3. 酒店员工培训与活动组织
4. 酒店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
5. 员工激励与职业生涯设计 |
51 |
多 媒 体 教学法、案 例 教 学 法 、 情 景 模 拟 演 练 法、任务驱动法、小 组 讨 论法 |
理论+ 实践 |
7 |
酒店安全管理 |
能力目标:能规范使用酒店的安全设施设备;能对酒店常见的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处理;能用法律手段来正确处理酒店各部门常见的纠纷案例。
知识目标:了解酒店安全管理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熟悉酒店安全管理组织;掌握酒店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掌握酒店各部门涉及的基本法律知识。
素质目标:具备诚信、敬业爱岗等素质;卫生、环保、健康、安全意
识。 |
1. 酒店安全管理概述
2. 酒店安全管理组织
3. 酒店安全设施设备
4. 酒店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 酒店法律实务 |
34 |
多 媒 体 教学法、案 例 教 学 法 、 情 景 模 拟 演 练 法、任务驱动法、实 地 参 观 |
理论+ 实践 |
8 |
酒店财务管理 |
能力目标:能简单进行酒店收入管理及成本控制;能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管理;能进行财务预算和进行财务分析计算。
知识目标:了解财务部日常业务基本程序与标准;熟悉酒店筹资的渠道与方式及投资管理知识;掌握酒店营运中资金的管理;掌握酒店收入管理及成本控制的知识;掌握酒店财务预算与分析的知识。
素质目标:具备诚信、忠诚、敬业爱岗等素质;财务管理、节约、细
心意识。 |
1. 酒店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2. 财务部日常业务基本程序与标准
3. 酒店筹资管理与投资管理
4. 酒店营运资金管理
5. 酒店收入管理及成本控制
6. 酒店固定资产管理
7. 酒店财务预算管理和酒店财务分析 |
34 |
多 媒 体 教学法、案 例 教 学 法 、 情 景 模 拟 演 练 法、任务驱动法、小 组 讨 论法 |
理论+ 实践 |
(三)专业核心技能概要
表 3 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概要
序号 |
技能名称 |
内涵及要求 |
考核鉴定方式 |
1 |
前厅服务 |
熟悉掌握酒店前厅预订、接待、问询、收银等标准、程序。 |
校内技能比赛 |
2 |
客房服务 |
熟悉酒店客房服务标准程序规范,掌握客房服务操作技能。 |
校内技能比赛、行业和政府组织的技能比赛 |
3 |
餐厅服务 |
熟悉中西式及其他餐式的服务标准程序规范,掌握各项餐饮服务技能。 |
校内技能比赛、行业和政府组织的技能比赛 |
4 |
茶艺师 |
熟悉掌握茶文化、茶叶、茶具等相关知识, 掌握操作服务技能。 |
人社局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试 |
|
中/西式烹 |
|
|
5 |
调师、中/
西式面点 |
熟悉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
人社局组织的职业资格
证书鉴定考试 |
|
师 |
|
|
八、教学计划与运行安排
按 6 个学期安排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教学运行 20 周,其中课程计划安排 16 周,国防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安排
2 周,期末考试 2 周;
第二、三学期,教学运行 20 周,其中课程计划安排 17 周,机动 1 周,期末
考试 2 周;
第四学期,教学运行 20 周,其中课程计划安排 17 周,机动 1 周,期末考试
2 周;
第五、六学期,轮岗实训安排 20 周、顶岗实习安排 20 周。
九、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课程及教学进程安排表(另附)
(二)按整周安排的专业实训/技能训练课程
表 4 按整周安排的专业实训/技能训练课程一览表
序号 |
修习类别 |
实训/技能训
练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考核方式 |
按学期分配周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 |
必修 |
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实践教学 |
2 |
|
实践考核 |
|
|
|
|
|
|
2 |
必修 |
轮岗实训 |
20 |
480 |
实践考核 |
|
|
|
|
20 |
|
3 |
必修 |
顶岗实习 |
20 |
480 |
实践考核 |
|
|
|
|
|
20 |
(三)各类课程学时分配
表 5 各类课程学分和学时分配与所占比例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学分数 |
比例 |
学时数 |
比例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公共基础课 |
41 |
27% |
672 |
25% |
349 |
323 |
综合素质拓展课 |
专业基础课程 |
16 |
11% |
265 |
10% |
123 |
142 |
专业核心课程 |
26 |
17% |
425 |
16% |
211 |
214 |
专业拓展课 |
25 |
17% |
401 |
15% |
164 |
237 |
实践教学+轮岗实习+顶岗实习 |
42 |
28% |
960 |
35% |
0 |
960 |
选修课 |
18 |
12% |
270 |
10% |
121 |
149 |
学时合计 |
|
|
2723 |
|
847 |
1876 |
学分合计 |
150 |
十、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学团队由学院专任教师及来自行业企业的兼任教师组成,且兼职教师的比例须达到 30%以上。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合理,能满足高技能技术型旅游人才培养需求,生师比不高于 25:1, “双师型”教师达到 90%。
(二)教学设施。
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二个方 面:校外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
1. 校内实训条件
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于 2017 年 11 月正式开业运营,是一个集教学、实训、培训、会议、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多功能酒店。中心拥有客房房间 88 间,床位 172 个,2 楼餐厅大厅可接待 180 人,另有
大中小雅间 5 个,能接待 240 人同时用餐。酒店 2,3 楼有大中小会议室四个, 可分别接待 10、50、60、300 人。除一般酒店的全部功能外,还根据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教学和实践需要,配套设置有茶艺实训室、酒吧与酒水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等,是能满足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需要的理实一体、全业覆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一个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培训基地。除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外,旅游系还另建有一个占地 3000 多平方、投资 300 余万元的烹饪实训中心。
2. 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需求,本专业实习基地包含高星级酒店、商务型酒店、主题酒店及海外酒店。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服务流程、熟知管理能力。
3. 信息网络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学院在新校园的建设中,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建立校园网和学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支撑服务。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选用:要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校企业合作编写的教材。
2. 学习资源:每门课程要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形成教学素材,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的精品开放课程、网络视频课程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
酒店管理专业要围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启航”、挖掘学生潜能的“竞航”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远航”,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全程覆盖、全员参与的“三航”育人模式,着力解决好“学”的问题。充分利用好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更要丰富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包括校内督
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校外专家评价、社会评价(毕业生成就)多方面。为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课程考核方法方式,注重形成性考核。课程考核采取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表 6 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考核要求
序号 |
项 目 |
考核内容 |
比例 |
1 |
形成性评
价 |
平时学习 |
上课出勤率、上课回答教师提问、纪律、学习态度、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学习参与度等。 |
20% |
工作或项目任务、实训活动 |
学生的工作或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案例分析、 实训(验)、类似考卷的网考或纸考测试等。 |
40% |
2 |
课程的终结性评价 |
主要对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等进行考核,包括网络考试、纸质开卷考试、纸质闭
卷考试、大作业、操作技能考试等多种形式。 |
40% |
合计 |
|
100% |
表 7 酒店管理专业非核心课程考核要求
序号 |
项 目 |
考核内容 |
比例 |
1 |
形成性评
价 |
平时学习 |
上课出勤率、上课回答教师提问、纪律、学习态
度、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学习参与度等 |
20% |
工作或项目
任务、实训活动 |
学生的工作或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案例分析、实 训(验)、类似考卷的网考或纸考测试等。 |
30% |
2 |
课程的终结性评价 |
主要对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等进行考
核,包括网络考试、纸质开卷考试、纸质闭卷考 试、大作业、技能考试等多种形式。 |
50% |
合计 |
|
100% |
(六)质量管理。
严格遵守院系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完善以专业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工作。同时,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加大课程结构及内容改革力度,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最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十一、毕业要求
(一)思想品德和操行考核合格
由学院学工部根据学院现行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和操行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获得毕业资格。
(二)最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业毕业的最低学分数 150。
(三)其他专项能力要求
1. 专业核心技能达标要求。专业核心技能考核不达标的不得毕业。
2. 语言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应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至少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3. 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毕业前应取得至少一种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在校期间可参加全国统一的茶艺师、中/西式烹调师、中/西式面点师以获得相应的证书。
十二、建议与说明
(一)继续专业学习建议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毕业后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获取国内外旅游行业的最新信息;积极参与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岗位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专升本、自学考试、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出国留学等方式继续学习,接受更高层次教育。
(二)其他说明
无
专业主任(专业负责人)签字:刘诗妍公共课程部主任签字: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字: 系部教学副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系部公章: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签字:
编制时间:2018 年 7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