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最新动态>文章内容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奋斗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1-04

    三是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要认真落实陈至立国务委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工作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加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人才培养结构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不同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渗透与交叉,加强创新、紧缺人才培养。引导、鼓励高等学校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走特色发展之路。

  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把教学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建立质量保障制度。教学评估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实施宏观指导和政府监控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做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心,启动新一轮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为重点的改革措施,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从根本上激发和调动研究生和导师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学校的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方向,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的创新,加强国防科技合作,推动省部之间、部门之间、校企、行业和区域之间科技创新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继续办好大学科技园。继续深入推进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性机遇,切实承担起重大责任,积极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全面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水平,产生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坚定不移地推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使一批高等学校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创新人才和在知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尽快使一批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

  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是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把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和努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

  以应用为先导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坚持班班通、堂堂用,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开发优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与素质教育、师资培训、教学和学校管理、农科教结合、发展农村和社区继续教育等紧密结合,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技术和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深刻变革。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等系统的平台作用,建立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体制框架。以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要以在职学习提高为主体,促进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有组织教育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推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就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全局中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讲话充分肯定了广大人民教师的高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献。

  重点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扎实推进并全力推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计划,健全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师范生实习支教制度,使农村学校逐步形成稳定、规范的师资补充渠道。教师的收入分配制度、职务聘任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资格准入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都要有利于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教师培训主要向农村教师倾斜。2008年要着重完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津补贴制度,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在高等学校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始终把切实解决好教师的收入待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受全社会尊重的职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师教育体系。继续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试点。实施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内在创造性和积极性。2008年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阅读次数:

共11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上一篇: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   下一篇:王康在我省高等教育学会2007学术年会上强调:高校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77779193永利官网 版权所有  网络中心  联系电话:2273009  联系EMAIL:cfanser@yahoo.com.cn

All contents © copyright 2002-2007 lszyxy.edu.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