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每年召开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都取得了新进展。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明显加强,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五年来,教育系统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民族教育、语言文字、直属机关建设、老干部工作,等等,都卓有成效。
同志们,经过新中国建立五十八年、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特别是世纪之交十年来的奋斗,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我们完全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开始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些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下取得的,是在全国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工作和艰苦奋斗中取得的。其中也包含着在座诸位的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体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知识贡献,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巨大需求,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教育仍然薄弱,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水平亟待提高,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非常突出;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很严重,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德育的实效性有待增强;公共教育投入不足,资源总量性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各级各类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经费不足等问题。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不断迎接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
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映,有的是教育大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今后前进中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总之,只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和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予以解决。
三、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大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这一决策的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我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6%的增长速度,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的奇迹。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教育紧密相关的,都得益于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优秀人才。反过来说,也正是现代化建设的强烈需求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广阔空间。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和人才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在中国,由于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不利条件,又面对着世界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严峻挑战,传统工业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把经济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必须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3亿人口,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么多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教育,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无论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总之,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人的和谐,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最直接的手段,是淳风化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最有效办法。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使全体人民都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普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使亿万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共享社会主义教育的优越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阅读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