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坚持和发扬忠诚、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面对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期盼,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今年教师节,胡锦涛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之中,体现在基础教育实现“两基”目标的攻坚之中,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之中,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历史性进步之中,体现在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中。我们要永远弘扬这样的优良作风,为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不懈努力。
二是要认真研究当前教育工作的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就必然面临新的课题,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仍然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但在当前,我国教育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现在,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义务教育来看,99%的人口地区已经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从职业教育来看,规模快速扩展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从高等教育来看,提高质量尤其是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始终是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因此,尽管教育的规模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从总体上看,今后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重点都要放在提高质量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加要求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在新的历史阶段,教育面临的各种矛盾都在转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正在全面显现,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和留守儿童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有教育内部的体制性障碍,又受到教育外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提出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办法。
教育部党组决定大力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已确定了13个重大课题,包括人力资源强国研究、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研究、促进教育公平的阶段性目标与政策措施研究、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研究、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高等学校发展特点与布局结构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等等。这项工作还要制度化,还要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各地也要组织力量,对本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
三是要加强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进一步谋划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举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谋划发展、规划未来。当前,要切实做好《2008-2012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制工作,这是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这些年的事实表明,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行动方案,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结合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各类教育发展的主要建设计划,科学地规划、设计若干教育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更要集中力量,制订《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谋划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伟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好本部门、本学校的发展规划。高等学校要紧密结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总要求,进一步思考“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这样两个核心问题,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制定新的发展举措,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教育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去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和今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对教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四次召开座谈会,亲自听取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校长和教育专家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先后召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次全国工作会议,颁布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体育等三个中央文件;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对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各项工作进行部署。特别是本届政府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重大方针和政策,赢得了掌声,赢得了民心,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先后提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等战略举措。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和落实。
(阅读次数:) |